首页

小妮 女王

时间:2025-05-26 03:10:46 作者:新华鲜报|树价值标杆!这些典型照见精神文明之光 浏览量:86720

  “光荣属于每一个崇德向善、挺膺担当的身边榜样。”

  5月23日,刚刚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殊荣的中国航发黎明公司发动机装配厂特级技能师李志强有感而发。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23日在京召开。会上,包括李志强在内的60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39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社会认可的先进个人脱颖而出。

  他们是谁?

  全国道德模范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别。

  他们中,有扎根边疆农村,解民忧、助民富、保民安的人民警察;有毫不犹豫从大货车车轮下救出两岁幼童,却失去左臂的平凡女性;

  他们中,有倾其所有助学助困,躬身践行“到偏远山区用知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诺言的支教教师;有百岁高龄仍不辍于临床出诊、教学著书的眼科教授;还有16年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成百上千的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残联专员……

  一位位道德模范用行动温暖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

  全国道德模范一般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截至目前,共评出534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231名提名奖获得者。我们所熟知的钟南山、张伯礼、张桂梅、龚全珍等都获得过这一荣誉。

  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道德模范们以其高尚的品格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他们的动人事迹鼓舞着奋斗者前行的脚步。

  除了道德模范,这场表彰大会还重点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典型进行了认定命名。

  什么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和集中治理“脏乱差”。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一般每三年评选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安排。

  步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国城乡基层蓬勃发展,从上述的“三大创建”拓展为包括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在内的“五大创建”。

  这次新认定命名的先进典型,包括20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3316个全国文明村镇、4688个全国文明单位、798户全国文明家庭和890所全国文明校园。

  文明城市广西柳州市以创城为契机,将昔日的“酸雨之都”打造成生态之城;文明村镇湖北武汉黄虎村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走上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路;文明单位福州市文化馆以优质服务提升当地群众文化获得感……

  始终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百姓脸上的笑容,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的暖心注脚。

  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文明之光,勾勒出时代的精神画卷,映照出文明中国的崭新气象。

  策划:陈芳

  记者:王子铭、杨湛菲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解放·终局营救

“对恶的沉默和纵容,便是对善的不公与伤害。”陈斌华表示,舆论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编造、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李家超冀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增市民国家认同

第一,坚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首先,《规定》秉持“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对于法律事实发生在公司法施行前的,原则上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只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出的特别规定”即有利溯及规则,适用新法更能够体现立法目的的情形下,才赋予相关条文溯及适用的效力。其次,《规定》严格将溯及适用的条文限定在实质性修改、新增规定、具体细化规定中。《规定》对于不符合有利溯及规则的实质性修改、背离相关当事人合理预期的新增规定,不赋予溯及力。最后,在具体适用中,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对溯及适用的例外情形务必持审慎态度,对是否溯及适用存在争议的,要及时通过法答网、报送上级法院管辖等方式统一尺度。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本辖区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尽快培育典型案例推送人民法院案例库。

“2024温暖迎春·欢庆龙年春节庙会”在首尔举行

“陇东南地区的康养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县区的资源和产品整合起来,进行中医赋能、产品升级,打造在地化康养旅游,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方向。”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董事长裴建宏称,接下来,还将采取“包机+包列”的方式,持续推动陇东南地区“康养游”的热度。(完)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习近平提出最新要求

此行,印尼仙游乡亲寻根团还到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的九鲤湖景区参观、交流。沿着亭台楼阁,迈过九鲤通仙桥,拜谒“仙水灵惠”九仙祠,印尼仙游乡亲寻根团成员一路观赏摩崖题刻和九鲤飞瀑,感悟祈梦文化。

加拿大温哥华岛附近海域测得四次地震 最高震级超过6级

从防御功能而言,福建土楼具有适应固守的平面布局、牢不可破的土楼外墙、神奇绝妙的洞口防卫、神秘的传声筒与地下通道,构成牢靠严密的防卫体系,是中国传统民居中防卫手段最多、防御性最强的一种居住形式,不仅能满足一时抵抗的要求,还能满足长时间固守的需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